很棒的故事...可跳到5:00
從這則醫案可以知道:
1. 唯物論者認為人死如燈滅,滅盡無餘,這是錯誤的認知,不符事實。
2. 對於藥石罔效的因果病,只有懺罪悔過一途。
真的太神奇,再忙也要分享。
上回介紹一些原始點改善皮膚惡疾的案例,這回換我親自體驗一把,伴隨10年的皮膚病,在短短15天內,不靠任何藥物獲得顯著改善!
發病經過
10年前家人見我身子單薄,買了一種健康產品,逼我按三餐喝,是一種混合果汁,還包含植物油,現在還能買到:
當時對原始點認識不足,不知果汁與油皆屬寒涼,並不適合體質寒涼之人,何況混合多種果汁與油脂。結果連服三天就出狀況,兩腳的腳底與腳踝兩側開始莫名發癢,而且是24小時發癢,家人花4000元買的直銷產品被我果斷退回(家人後來又拿去送朋友,別人吃了一樣皮膚發癢,慘...),然後,這種皮膚病就困擾了我10年。
放棄治療
本來兩腳都有,有陣子可能是運動較勤,生活又沒壓力,2年後右腳自動康復,但左腳仍持續發癢,怎麼看醫生都沒用,看中醫吃藥粉沒效,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斷是乾癬(牛皮癬),口服類固醇、塗抹類固醇軟膏,全都沒效。除了癢,踝部皮膚還逐漸增厚、乾裂、脫屑,10年間病況以很慢的速度惡化(照片都沒留下來)。
2018年到新營聽了兩天張釗漢醫師的講座,開始運用原始點治療左腳乾癬,起初僅採保暖策略企圖維持腳底溫暖,不論寒暑都穿羊毛襪+雪靴,但沒效,腳底仍發涼。也嘗試使用外熱源如塗薑泥、熱水泡腳,但因麻煩,總是1天捕魚、10天曬網,效果不彰。因為癢也不要命,最後打算躺平消業障,最多就是癢一輩子,換個身體便罷。
既然是消業障,苦頭是免不了的,白天比較不癢,但睡覺時特別癢,會讓人醒過來抓搔,數年來頗影響睡眠😢
轉機
最近一年因為忙,沒時間顧身體,病況有明顯惡化的趨勢,災區從踝部向上進發,小腿下半部皮膚也開始病變,今年一月底,我開始思考對策。
乾癬是系統性疾病,應該全身都會發作,為何我只集中在腳踝?還剛好是人體距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因為本人長期血壓偏低,合理的推測是,踝部氣血不足(營養、氧氣不足),導致皮膚組織病變抗議。佐證是左小腿以下幾乎不會出汗,尤其是腳底,心氣不達足底,故足底乾燥無汗(中醫有云汗為心之液),所以不但冬天雙腳冰冷,夏天襪子穿再厚再久也不臭😅
既然當初右腳可以自動康復,照理左腳也能康復才對,若依原始點原理,使用外熱源改善左腿循環應該有效,為何無法見效?想到黑腳阿嬤案例:
這時心裡有了答案:溫敷範圍與時間都不足,所以效果不彰。
首先把這双送給家人但家人不用,已經打算丟掉的電暖靴拿出來:
白天打電腦的時候長時間使用。電暖靴裡面的發熱部位是腳底與小腿,把腳底的發熱片取出,改置於腳踝,這樣病變處可直接溫敷。
除了白天溫敷,將一片可以無段調溫的電暖墊放在床尾,每天睡覺使用:
一開始用37度,睡幾天沒問題,才一點一點上升到39度。這樣大概持續五天,發現有效,癢感降低。今天第15天,癢感已消失8成,睡覺完全不會再醒過來抓癢,患部外觀雖未平復,但已開始改善:
不過足部仍無汗,應該還是心臟無力的關係,需加強內熱源(運動)。至於完全康復,也許希望不大,畢竟已是十年惡疾,只要睡覺不癢,就很滿意了!
省思
大一本科「生物學」是一門唯物科學,把人或動物當「物」,以為心識只是物質交互作用的產物,是一種危險的認知。大二通識選修《佛學概論》,雖於法藏比丘發的的大願感動一時,但可惜疑心深重,未能起信。直到30歲,因為喜歡廣泛閱讀,有幸值遇明師著作。在認識佛教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第一義諦後,才發現佛教的根本是可實證的,因緣果報有其運作的基礎,人人身中都藏著一個相續不滅的無盡藏,能記存三世一切業種永不壞失,佐證詳見:
瀕死經驗中人生回顧現象之文獻收集
眾生於此無知,因而做出種種損人利己的惡業,來世條件成熟時就會吃到苦頭。而導致身體不好最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過去曾經傷害其他眾生。以本人為例,年輕時因本科背景,殺死的昆蟲成千上萬,對外號稱學術研究,實則沽名釣譽,全為一己私利,不但自己傷害眾生,還帶領外國教授到深山野林中四處捕抓,得意洋洋。
學佛後雖有警醒,不再捕蟲,但5年前教授再次訪台,為了人情我還是安排了行程,算是間接作惡,也害了教授屢屢成就惡業。今年1/21嘉義大地震,教授又來信問好,並表示他已退休,期待見面,言詞間頗有相約採集之意,這次可能因慈悲心有增長了,我不願再當濫好人,所以向教授婉轉說明了我的難處:
不知道是太直接,還是chatGPT翻譯太糟,對方未回信。也好,鬆了一口氣,對這位已經抓了大半輩子蟲子的教授,大概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下輩子才能接受低等動物也能感知恐懼與痛苦的事實:
下鍋的龍蝦會有痛苦嗎?
原來蟑螂真的會痛!北一女學生破解科學界難題
懺悔能消業障,也許是這次狠心的回信,讓我徹底告別了過去傷害眾生的作為,下定決心不再作,也不幫人作,然後就很神奇——10年頑固皮膚惡疾,竟然不到一個月減輕8成,事實上電暖鞋、電暖墊這兩樣神器一直都在家裡,還因閒置沒用,差點被我丟掉或送人,真是業障深重orz...
預防勝於治療,真正能從根本預防惡疾的壽康保健之道,不是近代實證醫學、不是中醫,不是原始點,而是多生累世不殺眾生(眾生指有情生,植物屬無情生),若過去全無殺業,則世世天生強健,即便遭遇惡緣,喝再多寒涼果汁也沒事哩。
延伸閱讀:
認知決定命運。如同上回因為對牙周病認知錯誤,結果導致牙齦與齒槽骨的永久退化,對於生死這種根本性問題的認知錯誤,影響必將更加長遠而重大,不會只有動搖牙齒而已...
人死之後,到底是如唯物論所說全部滅盡無餘,還是有什麼東西能不死呢?
人人都是在完全無知的狀態下來到世上,然後99%的人會在完全無知或者錯誤認知的狀態下離世,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實在不該等到嚥氣前才想到,應把握餘生戮力探究,至於能不能找到正確答案?正確答案又能不能親自驗證?這就要看讀者累世修來的善緣與福份了。總之,要先遇到對的人😊
相關文章:
在爬完美國環境保護署的網頁後,發現引發肺癌最大的環境因子竟然是家裡的氡(主要來自地面、混凝土與石材),而不是來自室外的空氣污染。由於缺乏認知,加上太多媒體都在宣傳PM 2.5的危害,導致長期以來住宅氡的問題一直被本人及臺灣多數民眾所忽視。
這裡擷取一些美國環保署網頁的重點:
1. 氡是非吸煙者肺癌的頭號因子。
2.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氡導致全球高達15%的肺癌。
3. 美國每年有超過2萬人死於與氡相關的肺癌,高過死於酒駕的人數,是溺水死亡人數的5倍。
4. 2005年的兩項研究顯示了住宅氡暴露與肺癌之間相關的明確證據。
近年大量研究也在探討住宅氡與肺癌之間的關聯,列舉數篇:
Kurkela et al. 2022. Lung cancer incidence attributable to residential radon exposure in Finland. 芬蘭住宅氡暴露導致的肺癌發病率
據估計,至少有3%和最多8%的肺癌可歸因於住宅氡。對於小細胞癌,氡引起的病例比例為8-13%。
Hadkhale et al. 2022. Groundwater radon exposure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Finland. 地下水氡暴露和肺癌風險:芬蘭的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
與氡暴露量較低的醫院區相比,在氡暴露程度高的醫院地區觀察到肺癌風險在統計學上顯著增加。地下水氡暴露與肺癌風險增加有關。
Somsunun et al. 2022. Estimation of lung cancer deaths attributable to indoor radon exposure in upper northern Thailand. 泰國北部室內氡暴露導致的肺癌死亡估計
泰國北部八個省座落於擁有9條活動斷層的地區,因此環境氡濃度較高。測量該地區192所房屋,顯示室內氡濃度為11~405 Bq/m³,估計年有效劑量範圍為0.44~12.18 mSv y-1。肺癌病例和健康對照組的室內氡濃度存在顯著差異(p = 0.033)。我們估計在該地區,26%的男性肺癌死亡和28%的女性肺癌死亡可歸因於室內氡暴露。
王作遠 et al. 2002. Residential radon and lung cancer risk in a high-exposure area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中國甘肅省高暴露地區的住宅氡和肺癌風險
肺癌風險隨氡水準升高而增加(p < 0.001)。
Lorenzo-Gonzalez et al. 2020. Lung cancer risk and residential radon exposure: A pooling of case-control studies in northwestern Spain. 肺癌風險和住宅氡暴露:西班牙西北部病例對照研究的彙集
3704名受試者,1842例和1862例對照。分析結果顯示,肺癌風險隨著氡暴露的增加而增加。在氡暴露高於50 Bq/m³(1.35 pCi/L)時,發現氡暴露與肺癌的顯著關聯 。
Su et al. 2022. Lung cancer as adverse health effect by indoor radon exposure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00-2020年中國室內氡暴露對健康的不良影響: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的肺癌發病率一直是全球最高的。定量解決室內氡暴露及其健康影響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本文中,我們根據 2000 年至 2020 年間的系統評價,對室內氡及其健康影響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共納入8項肺癌研究。結果發現,中國肺癌室內氡氣每增加10 Bq/m³ ,相對風險(RR)為1.01。
Ngoc et al. 2022. Human health impacts of residential radon exposure: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 住宅氡暴露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病例對照研究的最新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本研究通過對病例對照研究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調查了住宅氡暴露對人類癌症(即肺癌和兒童白血病)的影響。共評估了從電子資料庫獲得的9724篇文章,在人工篩選後,只有55項病例對照研究符合條件。薈萃分析顯示住宅氡顯著增加肺癌和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強有力的證據顯示在室內環境中吸入氡氣與生活在歐洲和高氡水平(≥100 Bq/m³)地區的患者罹患肺癌及兒童白血病之間存在密切相關。
至於臺灣,目前尚未發現地質因素造成氡濃度較高的地區,義守大學陳清江老師調查臺灣各地共289戶住宅臥室氡活度,結果都還算正常,沒有出現特別高的案例:
反倒是地下水的氡濃度會比較高(郭明錦2015):
所以沒事別喝地下水、別用地下水洗澡,一些用地下水當水源的瓶裝礦泉水最好也少喝,泡溫泉最好在露天池,以免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下吸入高濃度的氡。
回到正題,雖然臺灣住宅室內氡氣致病的風險不高,但不清楚氡濃度有沒有一個最低的閾值,所以室內氡水平還是越低越好。降低室內氡氣濃度的方法也非常簡單,那就是通風。
來自泰北高氡地質區的研究發現,住宅臥室開窗面積比越高,臥室內氡氣濃度越低(Somsunun et al. 2022):
如果在溫帶地區,冬天室內供暖,無法開窗通風時,使用機械通風也可以獲得良好的減氡效果。兩項德國的研究發現使用分散式通風系統可以降低室內氡氣濃度達90% (Dehnert et al. 2021) 與83% (Altendorf et al. 2022),研究中使用的熱交換器就是上回介紹的inVENTer,可見只要小風量效果就很好。
心得:
1. 自己以前在使用空氣清淨機時,為了盡可能降低室內PM2.5濃度而將門窗緊閉的作法是不合理的,因為室內污染物的累積可能會比室外PM2.5更加有害,其中來自建材的甲醛與氡氣都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所歸類的第一類致癌物(確定會導致癌症)。
2. 吹冷氣時緊閉窗戶,對健康也不是很好,最好留一點窗縫適度通風,以避免室內污染物包含二氧化碳、甲醛與氡的累積。
3. 如果要兼顧空氣淨化與通風,新風機應該是比空氣清淨機更好的選擇。全熱交換器則可兼顧省電、空氣淨化與通風,但PM 2.5的過濾效果可能不是最好的。
4. 氡氣會不斷從地面及牆面釋放,因此即使家中沒人,家中通風系統最好還是保持低風量持續運轉,以免氡氣在室內累積。
5. 近年由於新式住宅氣密性的增加,還有冷暖空調與空氣淨化產品的普及,住宅的通風率大不如前,這是消費者在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時應留意的。
6. 即使暴露於相同水平的氡,只有少數人會生病,對此現象,善於探究淺層因果關係的科學家往往也只能歸咎於遺傳、機率等等,但從深層因果的角度來看,氡只是致病的緣,如果一個人過去無量世都沒有造作導致多病短命的惡業,那麼即使不幸遭遇惡緣也不會生病。
最經典的案例來自王文其醫師:
王醫師是長崎核爆的倖存者,核爆當時他人在長崎醫院內看診,距離爆心ground zero僅七百公尺,爆炸後醫院全毀,大量病患與醫護當場死亡,他只受重傷。反觀王醫師多位臺籍學弟,雖住在距離原爆中心15公里遠,爆炸後也無任何外傷,卻在半個多月後陸續因輻射感染而死亡(自由時報)。
除了在原爆中心奇蹟生還,王醫師回台後不但沒有出現任何輻射病症,還陸續生了多位子女,長大後多為醫生與學界人士,輻射一點都沒有影響其後代。許多原爆倖存者往往終生伴隨嚴重的輻射後遺症,導致很高的罹癌比率,日本政府還因此頒布許多補償措施,但王醫師一生卻非常健康少病,最後活到96歲高齡,於2015年病逝(維基百科)。
王醫師在原爆中央的核輻射暴露量極高,絕非一般人吸入住宅氡所能比擬,據媒體報導,王醫師晚年其體內都還殘存輻射,以致機場通關時,檢測器總會嗶嗶叫。那麼為什麼會導致癌變、縮短人壽的核輻射卻沒有影響王醫師?因為核輻射只是致病的條件,不是根本因。
一群具備AGI的機器人正準備上工
《The Animatrix - The Second Renaissance》
只要模型參數夠多、電腦算力夠大,量變最終引起質變。等到AI開始設計AI的軟硬體,軟硬體再回過頭強化AI,人工智能的奇點就到了。
相關報導:
【人工智慧】微軟 154 頁論文7萬字濃縮精華版 | 首次揭示 GPT-4 超能力 | 智能水平已非常接近人類水平 | 為何是通用人工智慧 (AGI) 的早期版本
GPT-4 具備「自我反思」能力,研究顯示經反思後表現提升 30%!
GPT-5 今年 Q4 推出!若實現 AGI,全世界將會天翻地覆劇變
不過,不建議跟AI諮詢佛教義理,有網友與GhatGPT討論自我及生死的本源,結果它的回答「慘不忍睹」,而且有很大概率會誤導使用者,原因可能有二:
1. 模型大概只讀過很有限的通俗資料(也包含了錯誤的資料),仍然有大量中文資料不在它的所知範圍,其實正確答案早已散見於大乘經典及祖師語錄之中: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大慧!如來藏者,輪轉、涅槃苦樂因。」
《大寶積經》卷119:「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以如來藏故說前際不可了知。世尊!有如來藏故得有生死,是名善說。」
《成唯識論》卷3:「有諸趣者,有善惡趣。謂由有此第八識故,執持一切順流轉法,令諸有情流轉生死。」
《宗鏡錄》卷73:「唯第八識。是諸異熟之根本。若無此識。生死不成。」
2. 目前還在牙牙學步的AI仍不具備良好的邏輯能力,導致它無法理解佛教,也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而大量生成式訓練產生的回答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它很懂,其實它只是擅長「裝懂」。
這裡舉出一個證據說明chatGPT是在裝懂,有使用者請chatGPT搜尋7篇學術論文並將內容整理成表格,發現它不但錯誤率很高,而且還會虛構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atgpt2app/posts/8978956088813476
對於「為何有我?」、「為什麼有生死?」這兩個大哉問,這裡很難詳細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報名4月底即將開課的免費課程,每個禮拜除了兩小時循序漸深的基礎佛學課程,課後還有老師可以當面諮詢,肯定會比問AI正確。
https://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class
這幾年一直勸說長輩使用空氣清淨機,但長輩始終認為沒必要。包含幾年前的自己,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只要沒看到灰塵、沒聞到異味,就代表「空氣很好」,而空氣淨化產品只是「智商稅」。
春節後看到Mate A1新風機特價,手癢以499人民幣購入,特貨,走私人集運,運費約600台幣,合計成本不到3000NT,可能比臺灣市面上所有的空氣清淨機還便宜。到貨共兩箱:
機器不小。Mate A1雖然號稱風量有150 CMH,但全速太吵,只有一、二檔能用(都挺安靜)。依據J大測試,大概只能讓2人以內的房間二氧化碳不超過1000 ppm。
購入後沒多久,長輩突然血壓飆高,身體不適,趁機勸請,才終於同意讓我為他裝設Mate A1新風機。
開箱文就省了,網路上很多。直接跳到228安裝日。安裝地點是一間套房,除了南部冬季盛行的空污,還有鄰居的二手菸問題。進風位置選定床舖旁的窗戶,無防盜需求:
量好窗框高度後,用P形刀裁切,減少塑膠粉塵,兩邊折角處再用魔切機切斷:
剛好卡入窗框:
風帽、風管、背板先組裝好:
風管太長,用美工刀割短,風管的鋼絲再用魔切機割斷(忘記帶老虎鉗),然後連接機器跟擋板,送電完工~風管只露出一點,不醜:
雖然濾網等級只有E12,當天PM 2.5濃度約4X,開機後出風口PM 2.5讀數仍可歸零,代表一段時間後,室內PM 2.5濃度也會趨近於零。原本擔心的出風口塑膠味也挺輕微的,完全可以接受。
有人認為:擔心空氣污染的話乾脆躲家裡不要出門。但想想看,如果一天當中有12小時在家(家中空氣PM 2.5濃度為零),剩餘12小時外出,這樣平均起來,PM 2.5的攝入量馬上減半,如此即可降低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
Pope et al. (2002) 指出PM 2.5濃度每上升10 μg/m³,全因死亡率就會增加4%,心血管疾病及肺癌死亡率增加更多:
Yang et al. (2022) 回顧了亞太地區60篇世代研究的論文,發現它們一致支持PM2.5的長期暴露與全因/非意外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病率、2型糖尿病、腎臟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關聯。為什麼PM 2.5已被確定是一級致癌物並且已有太多大型研究證實其危害,而人們卻不重視?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PM 2.5無法被人類感官所察覺。
PM 2.5粒徑太小,肉眼看不到,除非濃度很高,否則鼻子也幾乎聞不到。對很多人來說,看不到、聞不到、聽不到、嚐不到、摸不到就等於不存在。
二、PM 2.5對人體沒有即時的效應。
如果吸入PM 2.5跟吸入胡椒粉一樣會馬上咳嗽或不適,那麼人們應該很容易就能發現PM 2.5的危害,但事實上在霧霾天深吸一口濃濃的細懸浮微粒,可能一點感覺都沒有,通常要累積一二十年才會導致癌症或其他疾病,而且屆時受苦的病人可能壓根也不知道病因可能就是PM 2.5。
只要「因」、「果」之間存在延時,因果關係就很難被人用直覺發現,舉個例子:
一個科學家建造了一座大型迷宮,並於其中釋放許多標記好的老鼠。迷宮中隨機分佈相同數量的綠色與紅色按鈕,並在迷宮上方用監視器及AI電腦來紀錄每一隻老鼠的行為。
如果老鼠碰觸到綠色按鈕,面前就立刻會有食物落下,反之碰到紅色按鈕,就立刻給予電擊,那麼相信即使是最笨的老鼠,可能不用半天就能發現不同顏色按鈕與獎罰之間的「因果關係」,然後學會趨吉(綠色按鈕)、避凶(紅色按鈕)。
但如果「碰觸按鈕」與「獎罰」之間,用電腦設定了1小時的延遲,也就是碰到綠色按鈕,要1小時後才有食物出現,而且這1小時之內,老鼠還可能會陸續碰觸到更多按鈕(同樣會被電腦紀錄並延後執行獎罰),那麼即使實驗經過很久,可能只有極少數聰明絕頂又懂得統計分析的老鼠才會發現不同顏色按鈕與獎罰之間存在「相關性」,但因為他們對於隨時在自己身上運作的紀錄系統及獎罰規則完全無知,所以也無法確認按鈕與獎罰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再設想一個更可怕的情況,如果「碰觸按鈕」與「獎罰」之間不但存在延遲,延遲時間還會透過電腦的亂數產生器在24、48與72小時三個數值中隨機選取,而且每天一到午夜,迷宮就會釋放氣化的藥物讓老鼠失去當天的所有記憶,那麼老鼠大概率會永遠無法得知生活中獎罰的緣由。不論實驗持續多久,每一天他們都會認為獲得食物或者被電到吱吱叫,只是「運氣」問題,他們會毫無顧忌地碰觸那些紅色的按鈕,並且完全不害怕必將到來的苦果。
想要造福這群老鼠,大概要先有一位知道所有真相的人,而且願意好心去投胎當老鼠,然後用老鼠的語言告訴老鼠們紀錄系統及獎罰規則的存在......再講下去寓言就太長了,聰明的讀者應能自行領悟。
人人生而無知,世間深遠的因果往往如同PM 2.5與疾病之間的關係一樣幽隱難知,唯有依賴正確的知識,才能保持健康、遠離苦痛。
Veritasium真理頻道是Youtube上很火的科學頻道,訂閱數超過1300萬。其中一部影片將電路中電磁場的傳播視覺化:
可見電能在電路上真實的傳播方式遠比以前我所認知的,由電壓、電流、電阻等元素構成的簡化模型複雜許多。電路是如此,那麼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是不是也有可能比我們所認知的更加複雜?更加隱晦難知?近代的物質科學會不會只是一個人類用於認知世界且過度簡化的模型呢?
有機店買的花椰菜在冰箱放了好幾天,料理時發現裡面不少菜蟲,明顯比市場上的花椰菜多,應該是沒用藥的關係。
把幼蟲挑出來,沾粘在莖上的繭則用菜刀連同所附著的莖肉小心切下來,大概有十幾個。採集箱放在陽台養著,沒幾天就「轉大人」:
根據有限的昆蟲知識,他的學名是Plutella xylostella,俗名小菜蛾,是很常見的菜蟲。iNaturalist 紀錄顯示全台廣泛分佈,但體型很小,加上其貌不揚,願意拍照紀錄的觀察者很少:
為何要放小菜蛾一條生路?分享一段經文:
這個「彼識」到底是什麼?不用猜,下面影片直接明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