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空氣品質檢測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空氣品質檢測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1/10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6)snaildream靜電濾網實測

上集: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5)攀藤PMSA003傳感器互校

兩個傳感器互校後,基本上等於有了兩把刻度一致的尺標,可以用來客觀量測空氣經過靜電濾網前後的顆粒數。

首先量一下使用超過10天的snaildream靜電濾網,一個傳感器包在濾網內,一個露在外面:

結果發現外層濾網的過濾效率只剩下6.1% (n=9),內層只剩下28.4%(n=5)。

換新濾網再測:


單層新濾網的過濾效率高達66.9%(濾網表面風速約0.17m/s)。上圖17:30~17:55時過濾效率降到57.9%是因為使用抽油煙機時,新風機連動升速導致濾網表面風速提高。

接著換成上回發現品質好像有問題的新材質,結果竟然效率一樣也是66.9%:


買個8包壓壓驚:


至於為何新材使用後比較白?


個人暫時的推測:

1. 目視法可能根本不準,無法客觀反應過濾效率或容塵量。

2. 原材質與新材質的過濾效率起初雖然一樣,但新材質過濾效率可能衰退較快?

3. 新材質較厚、風阻較大,所以使用同樣天數後,因通過的空氣較少,自然過濾到的污染物較少,所以濾網比較白。

以上的猜測,仍需更多實驗證明...

至此,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應該是成功了,至少能在濾網購得的第一時間實測過濾效率,接著應該就是要來設計第三代新風機,進一步降低濾網表面風速同時提高過濾效率了。

全目錄: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1)PM 2.5 雷射傳感器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2)傳感器連接電腦之介面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3)傳感器到貨與試機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4)程式源代碼初探與目標降級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5)攀藤PMSA003傳感器互校

2024/1/6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5)攀藤PMSA003傳感器互校

上集點我

因為不清楚兩個攀藤PMSA003傳感器之間的數據一致性如何?所以先進行互校。用膠帶把兩個傳感器黏在一起,使傳感器進風口盡量靠近:

 

放到陽台,一開始太靠近落地窗,似乎受到室內排氣影響,兩台之間數據有不少落差:

換到較遠的地方,兩台之間數據就比較一致了:

usb插上電腦後,可以看到裡面的離心風機開始運轉:


連續測試4.5個小時候,得到的數據如下:



可以看到1號傳感器跟2號傳感器的數據有很高的一致性,不會差太多。但將兩者作線性回歸,還是可以看到一個不為1的係數(1.01)跟不為零的截距(-70.2):

不確定兩者的線性關係是否為固定的,所以隔了幾天又試一次,為時7小時,數據如下:



線性回歸仍顯示不為1的係數(1.01)跟不為零截距(-93.1):



不過截距略有不同,但由於這次的數據量較大,且分佈較平均,不像第一次數據分佈偏低,所以決定採用第二次的回歸關係式。經過關係式校準後,兩者的數據如下,係數為1,且截距極小(-0.00539):

全目錄: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1)PM 2.5 雷射傳感器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2)傳感器連接電腦之介面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3)傳感器到貨與試機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4)程式源代碼初探與目標降級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5)攀藤PMSA003傳感器互校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6)snaildream靜電濾網實測

2023/12/30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4)程式源代碼初探與目標降級

上回找到一款可以在windows作業系統上接收攀藤傳感器數據的小程式,作者在zip檔中也附上了源代碼方便他人修改,使用的IDE是Lazarus,使用的語言是Pascal程式語言,所以電腦先安裝了Lazarus IDE,然後打開作者的source code,竟然總共有606行...因為沒學過Pascal,當然都看不懂。

我需要的程式功能是同時獲得初效濾網前後的0.3 μm粒子數,並計算濾網的過濾效率。網路上找不到任何現成資源,捷徑是修改這位作者的源代碼,問題來了,我有需要花5000小時去學Pascal程式語言,然後來實現這個功能嗎?雖然可以嘗試買書來看:

但想想,對一個棺材已經踩一半的中年人來說,學習程式語言的CP值太低,還是算了,目標降級,用複製、貼上,把數據轉移到google sheets上再來計算過濾效率好了,比較省事哩... 

只有體會過寫程式的辛苦,才知道尊重智慧財產權,商業軟體付費使用,實在合情合理。

全目錄: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1)PM 2.5 雷射傳感器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2)傳感器連接電腦之介面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3)傳感器到貨與試機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4)程式源代碼初探與目標降級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5)攀藤PMSA003傳感器互校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6)snaildream靜電濾網實測

2023/12/20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3)傳感器到貨與試機

上回買的攀藤PMSA003與UART USB轉接器到貨,電子零件,全用抗靜電包裝出貨:

UART USB轉接器真的超小一片:

兩者按特定方向連接:

接上micro-USB數據線:

插上PC,裝置管理員成功抓到傳感器,裝置名稱USB-SERIAL CH340 (COM4):

接著要接收來自傳感器的數據,首先依照ChatGPT的建議下載Arduino IDE,序列埠監視器確實能看到傳感器不斷發出的數據包,但沒解析,都是亂碼。換用Putty還是亂碼,無解。

上Github找資源,可以找到很多別人寫好的程式碼,用來接收攀藤傳感器的數據,但大多是Arduino等開發板用的程式,少數是在PC端執行,而且需要另外安裝運行環境如node JS或Python。

接著又用USB Plantower當關鍵字在網路上搜尋,找到一位大神寫的程式,可以解析Plantower傳感器的數據包。

程式來源:Reading PMS5003 Air Quality Sensors with Windows and Free Pascal

下載後先掃毒再作惡意檔案檢測,都沒問題,執行aqmonitor.exe程式檔,輸入com port代碼"4",沒看到反應,等5分鐘才有數據,看說明才知道是每5分鐘回報一次平均值,共12項數據,分別是PM1.0、PM2.5與PM10標準值、PM1.0、PM2.5與PM10大氣環境值、0.3、0.5、1.0、2.5、5.0、10 μm粒徑粒子數(per 0.1 liter):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到在新風機原廠H13 HEPA的加持下,室內0.3 μm粒子數僅個位數,空氣非常潔淨,直到15:40:28,家人打開大門,才上升到193個/0.1 L。

一台成功了,就來試試兩台,一樣先接micro-USB數據線,再接1拖2,再接5米USB延長線:

接上電腦,兩台都亮燈:

裝置管理員也有抓到,一個COM5,一個COM6:

程式雙開,分別接收COM5與COM6的數據,沒問題!

試機成功,才向賣家付款。

全目錄: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1)PM 2.5 雷射傳感器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2)傳感器連接電腦之介面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3)傳感器到貨與試機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4)程式源代碼初探與目標降級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5)攀藤PMSA003傳感器互校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6)snaildream靜電濾網實測

2023/11/19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2)傳感器連接電腦之介面選用

這次DIY的檢測儀,希望數據直接進到電腦,並製作即時圖表,所以需要把傳感器連接到電腦上,但傳感器與電腦無法直接通訊,需要一個介面,首先想到的是最多人用,coding資源最多的Arduino開發板,但Arduino版本很多,到底哪個版本能同時接兩個UART傳感器?

經過一番搜尋,發現Mega 2560有4個UART埠,而且也比較多人用,也曾經有人成功連接兩個攀藤傳感器,應該是最優解。主要參考網頁如下:

https://makerpro.cc/2015/09/a-selection-guide-for-arduino-family/
https://forum.arduino.cc/t/connecting-two-pm2-5-air-quality-sensors-and-receiving-data-simultaneously/574536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rduinotaipei/posts/2787851977908902/

不過淘寶上副廠的Mega 2560也不便宜,要500NT以上,就在想有沒有成本更低的辦法?

Arduino開發板其實是台微電腦,如果目標是傳感器要連接PC,似乎中間也不太需要Arduino,因為Arduino能作的(接收數據包、解碼、計算),PC也全都能作,去問chatGPT,對話如下:

問:我有一個激光PM2.5傳感器,型號是Plantower PMSA003,請問如何透過個人電腦的USB接口來接收Plantower PMSA003的數據?

GPT 3.5答:

Plantower PMSA003是一種激光顆粒物(PM)傳感器,可用於測量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這款傳感器通常使用UART(通用異步收發器)或PWM(脈衝寬度調變)等通信協議,而不是直接透過USB。

要將Plantower PMSA003連接到個人電腦的USB接口,您可能需要一個USB轉串口(UART)模塊。以下是一個一般的步驟:

  1. 確保您有正確的硬體: 購買一個USB轉UART模塊。這樣的模塊通常有USB插頭的一端,UART插頭的另一端,而UART插頭可以連接到PMSA003的串口引腳。

  2. 連接硬體: 使用連接線將USB轉UART模塊的USB插頭連接到您的個人電腦,將UART插頭連接到PMSA003的相應引腳上。請確保連接正確,以免損壞您的設備。

  3. 安裝驅動程式: 如果您的USB轉UART模塊需要驅動程式,請在您的個人電腦上安裝正確的驅動程式。

  4. 設定通信協議: PMSA003通常使用UART通信。請檢查PMSA003的技術文件以了解正確的波特率(Baud rate)和其他通信參數。使用通信軟體(例如PuTTY、Minicom或Arduino IDE的序列監視器)來設定您的USB轉UART模塊,以便接收PMSA003的數據。

  5. 處理數據: 一旦成功連接,您應該能夠在通信軟體上看到PMSA003發送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能需要根據PMSA003的技術文件進行解釋和處理。

請注意,這只是一個一般的指南,實際操作可能因具體硬體和軟體而有所不同。請仔細閱讀PMSA003的技術文件,以確保正確連接和設定。

看來是可行的,只需要把UART TLL串口轉換成電腦的USB串口,用關鍵字「usb 轉接 攀藤」在淘寶上搜尋,果然有,還是微創聯合的:

因為另一款轉換器是需要驅動(driver)的,所以問了客服有沒有驅動程式,客服答覆不用驅動,只要「网上下载 串口调试助手  就可以 接收数据」,另外根據ChatGPT的建議,Arduino IDE應該也可以接收數據,軟體上應該沒問題。加上成本只要Mega 2560的1/5,決定就是他了!

2023/11/18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1)PM 2.5 雷射傳感器選用

因為發現snaildream靜電濾網存在品質問題,所以就來DIY一套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這次需要coding,已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可能失敗,所以硬體上盡量節約成本,以免最後爛尾,損失過大。

首先選用PM 2.5 激光傳感器,必須有0.3 μm粒子計數功能。

由於整套DIY新風機都處在室外, 最適合的應該是泵吸式傳感器,這樣傳感器可以裝在室內,只要用鐵氟龍管接到戶外即可,但看了價格...馬上放棄:

剩下有0.3 μm粒子計數功能的不多,大概就是攀藤Plantower PMS7003(G7)、PMS9003M、PMSA003(G10),其中G7最多人用,PMS9003M最耐用,G10體積最小。

接著在網路上搜尋此款的數據手冊,Github上有英文完整版。





英文數據手冊上的注意事項:

Circuit Attentions電路注意事項
1) DC 5V power supply is needed because the FAN should be driven by 5V. But the high level of data pin is 3.3V. Level conversion unit should be used if the power of host MCU is 5V.
風扇需要5V驅動,需要直流5V電源。 但數據引腳的高電平為3.3V。 如果主機MCU的電源為5V,則需要使用電平轉換單元。

2) The SET and RESET pins are pulled up inside so they should not be connected if without usage.
SET和RESET腳位內部已上拉,不使用時請勿連接。

3) PIN6 and PIN8 should not be connected.
PIN6 和PIN8 不應連接。

4) Stable data should be got at least 30 seconds after the sensor wakeup from the sleep mode because of the fan’s performance.
由於風扇性能的原因,感測器從睡眠模式喚醒後至少需要 30 秒才能獲得穩定數據。

Installation Attentions 安裝注意事項
1) Metal shell is connected to the GND so be careful not to let it shorted with the other parts of circuit except GND.
金屬外殼與GND相連,注意不要與GND以外的電路其他部分短路。

2) The best way of install is making the plane of inlet and outlet closely to the plane of the host. Or some shield should be placed between inlet and outle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ir flow from inner loop.
最好的安裝方式是讓進、出口平面緊貼主機平面。 或在進風口和出風口之間加一些防護罩,以防氣流產生內循環。

3) The blowhole in the shell of the host should not be smaller than the inlet.
主機外殼上的通氣孔不得小於進氣口。

4) The sensor should not be installed in the air flow way of the air cleaner or should be shielded by some structure.
感知器不應安裝在空氣清淨機的氣流通道內或應採用某種結構屏蔽。

5) The sensor should be installed at least 20cm higher than the grand in order to prevent it from blocking by the flock dust.
感測器安裝位置應距場地至少20cm以上,以免被絨屑遮擋。

6) When the sensor is used to outdoor fixed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should be complet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sandstorm,rain,snow,etc.
當感測器用於室外固定設備時,設備應做好防風沙、雨、雪等防護。

7) Do not break up the sensor.
請勿拆開感應器。

8) The two screw holes can be used for positioning and fixing,For fixing holes,the screw depth can reach 3.4mm,and the other shoule not exceed 1.9mm.
兩個螺絲孔可用於定位固定,固定孔螺絲深度可達3.4mm,其他不超過1.9mm。

Other Attentions 其他注意事項
1) Only the consistency of all the PM sensors of PLANTOWER is promised and ensured. And the sensor should not be checked with any third party equipment.
僅承諾並保證PLANTOWER所有PM感測器的一致性。 且感測器不應使用任何第三方設備進行檢查。

2) The sensor is usually used in the common indoor environment. So some protection must be added if using in the conditions as followed:
感測器通常用於普通室內環境。 因此,在以下情況下使用時必須增加一些保護:

a) The time of concentration ≥300μg/m³ is longer than 50% of the whole year or concentration≥500μg/m³ is longer than20% of the whole year. 濃度≥300μg/m3的時間長於全年的50%或濃度≥500μg/m3的時間長於全年的20%。
b) Kitchen 廚房
c) Water mist condition such as bathroom or hot spring. 浴室、溫泉等水霧環境。
d) Outdoor 戶外

PMSA003使用UART(通用非同步收發傳輸器)進行訊號溝通,屬序列通訊,並使用TTL(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作為電壓標準,電壓低(0~5V),傳輸距離也短。所謂「同步」是指一報一答,收到答覆才會發送下一個數據包,「非同步」是指不須收到答覆,直接發送下一個數據包。

查完資料再買:


 

全目錄: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1)PM 2.5 雷射傳感器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2)傳感器連接電腦之介面選用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3)傳感器到貨與試機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4)程式源代碼初探與目標降級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5)攀藤PMSA003傳感器互校
DIY濾網過濾效率檢測儀(6)snaildream靜電濾網實測

2023/2/27

維天多功能空氣品質檢測儀 AM7 Plus 空氣大師2 暖機時間的推定

AM7 Plus已使用超過5年,操作過程中,發現這台開機後「好像」要一段時間讀數才會穩定,因此這次想探討的問題就是它到底需要多久的暖機時間。文長,不想全看可以跳到最後看結論。

首先將檢測儀放在無人臥室並且關房門、塞門縫,從上午10點開始連測3小時,此時有陽光透過窗戶玻璃射入,房間正處於升溫過程。各項讀數變化如下:

由上四圖可知:

1. PM 2.5、PM 10傳感器是不用暖機的,讀數一路穩定躺平。

2. 甲醛傳感器應該也不用暖機,40分鐘後突然往上跳一格應該是房內裝潢釋放微量甲醛導致。

3. VOCs傳感器在3分鐘過後,讀數即歸零,但依據先前經驗,氣溫較低時,歸零所需時間會更長,因此推定VOCs傳感器暖機時間為5分鐘。

接著看二氧化碳及溫濕度讀數:

以上三圖顯示二氧化碳、溫濕度讀數在1小時後才趨穩定。

因為AM7 Plus使用時手感會明顯發熱,應該是塞了太多傳感器,造成產熱增加,如此可能會導致整個機體跟傳感器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達到熱平衡,進而影響溫濕度的讀數。

為了檢驗這個猜想,將檢測儀關機2小時完全冷機,再放在352 X50S空氣清淨機的出風口上面開機,以1速進行風冷:

然後一樣關房門、塞門縫,結果溫溼度讀數變化如下:

果然,由上二圖得知:

1. 在有吹風散熱的情況下,溫濕度傳感器應該是不用暖機的。在無吹風散熱的情況下,溫濕度讀數要在開機一個小時之後,等檢測儀達到熱平衡以後讀數才會穩定。

2. 注意藍線,在2.5小時之後關閉空氣清淨機停止吹風,檢測儀缺乏散熱,溫度立刻上升,且升幅至少1度以上,同一時間濕度讀數也立刻下降。

3. AM7 Plus把一堆傳感器擠在一起且缺乏散熱機制的設計是不合理的,因為晶片與電路本身的發熱會影響溫濕度讀數。溫度、濕度傳感器宜用連接線外接至機體之外,讀數才會準確。

接著來看二氧化碳:

上圖第一眼真的不知如何解釋,後來才想到臥室的下方門縫雖然用毛巾塞住,但左邊、右邊、上方的門縫還是可以通風的,在客廳有新風機維持正壓的情況下,客廳的空氣還是會不斷由門縫進入臥室內,因此客廳的二氧化碳濃度(人數多寡)還是會影響臥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藍線經過2.5小時尚未達到穩定,可能只是門縫用毛巾塞比較緊,門縫的通風量較小,內外空氣達成濃度平衡所需時間更長罷了。

因此,使用關門的臥室來推定二氧化碳傳感器暖機時間是無效的,應該要找一個二氧化碳濃度恆定的環境來測試。

AM7先關機冷卻1小時後,開機同時放在新風機出風口,夜間室外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知在410~420 ppm之間,半小時後關機,結果如下:

由上圖可知只要5分鐘,二氧化碳讀數即趨穩定,推定5分鐘是足夠的暖機時間。

再次關機冷卻後,開機並放入玻璃密封盒內,密封盒內是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高濃度):

 

半小時後關機,結果如下:

由上圖可知在高濃度情況下,只要3分鐘二氧化碳讀數即趨穩定。隨後讀數逐漸下降,表示玻璃密封盒可能不是完全氣密,二氧化碳分子會慢慢洩漏到盒外。

結論:

AM7 Plus 除了二氧化碳與VOCs傳感器需要至少5分鐘的暖機時間,PM 2.5、甲醛以及溫濕度傳感器基本上都不用暖機。但如果在無風的情況下,機體需要1個小時左右才會達到熱平衡,此後溫濕度讀數才會穩定下來,而且可能跟環境實際的溫濕度有顯著差異(溫度讀數較高,濕度讀數較低)。

2023/1/13

如何分辨真假二氧化碳CO2檢測儀、偵測器?

二氧化碳濃度是評估室內通風效度的最佳指標,但儀器成本較高,導致假貨的出現。

日本電氣通信大學研究室測試了市面上幾款5000日元以下的二氧化碳檢測儀,結果發現 67% 的檢測儀對二氧化碳「沒有反應」,這些檢測儀是使用VOC感測器來模擬二氧化碳濃度數據,這將導致極大的誤差。

電氣大學新聞稿:【ニュースリリース】安価で粗悪なCO2センサの見分け方 ~5千円以下の機種、大半が消毒用アルコールに強く反応~

看外觀,這些檢測儀在淘寶上也有賣,而判斷二氧化碳檢測儀是否使用VOC感測器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噴灑一些消毒用酒精在手上然後靠近檢測儀,如果檢測儀二氧化碳讀數飆升,那麼就是用了VOC感測器,讀數不會動的,才是用了真正的二氧化碳感測器(紅外線或電化學)。

示範影片:

如果還沒買,要怎麼判斷商品是真貨還假貨?可以看看商品有沒有標示二氧化碳傳感器廠牌型號,至少要看到NDIR幾個字,但保險起見,個人建議是買有品牌且已經有人開箱評測過的產品。品牌不一定要有名,像Acer Air Monitor 就是用了VOC傳感器,二氧化碳讀值根本不準。

2021/2/11

Sartorius Midisart 2000 PTFE薄膜過濾器開箱

為了氣體過濾,在淘寶上買了兩組Sartorius Midisart 2000 PTFE薄膜過濾器,型號分別是 17805  及 17804,兩者孔徑分別為0.2μm、0.45μm,阻力不同。單價分別是45、48人民幣(孔徑大比較貴?),德國貨,不便宜。

採用獨立滅菌包裝:

包裝上寫說用環氧乙烷滅菌,是一種致癌物,不知道會不會殘留,維基百科寫說環氧乙烷被廣泛用於消毒醫療用品諸如繃帶、縫線及手術器具,文獻指出只要使用前加強通風就不會有殘留問題。


拆封:




寬度:



進出口都是寶塔接頭:


 

寶塔頭最小外徑:



寶塔頭最大外徑:



購入後才經由J大部落格得知這個東西還可用來歸零粒子計數器,又長知識了。

2020/7/14

山區雲霧對空氣品質檢測器的影響

今天空氣盒子的地圖相當有趣,呈現平地空氣好,山區空氣差的情況,打開風力線圖層,也看了windy當對照,發現臺灣中央的山區幾乎沒風:


本來以為是擴散不良且污染物隨風從西向山區輸送造成山區空氣品質不好,但觀察了阿里山香林國小與台中梨山國中測站的時間變化:


再對照衛星雲圖:

依據以前在山上的經驗,我認為應該是山區濃霧影響了空氣品質檢測器的數據。

2020/7/3

台灣大哥大myAir S1 可攜式PM2.5偵測器開箱(下)—連線模式評測

前情:台灣大哥大myAir S1 可攜式PM2.5偵測器開箱(上)—單機模式評測

評測環境如下:
手機:Asus_Z016D
OS: Android 8.0.0
偵測器韌體版本:0.250
手機APP版本:1.1.8

使用連線模式前,手機要先裝APP,開啟APP後,會先要求定位授權:

先註冊一個帳號才能登入:

登入後會直接顯示「即時空氣地圖」:
新增說明文字

地圖上可以看到其他裝置的讀數,不確定是不是其他使用者偵測器讀數?如果是的話,恐有暴露使用者位置的風險。

APP實現了我對空氣盒子的建議,可以把室內/室外測站(裝置)區分出來:

接著點選「裝置」,出現藍芽配對引導畫面:



長按偵測器主鍵5秒,這時偵測器藍燈會閃爍,並顯示「藍芽配對中」:

APP收到偵測器的訊號後,會要求選擇裝置:



配對成功後,偵測器會顯示日期、時間與藍芽符號:

接著就可以在APP「裝置」頁籤中設定測量方式,「移動輔助測量」是手機GPS定位改變時,偵測器即啟動測量,「定時測量」則是按照使用者指定的間隔自動進行測量:

定時測量可以設定日間、夜間,測量間隔可以選擇5、15、30、60、120、240分鐘(很奇怪,沒有10分鐘的選項)以及「關閉」:

測量頻率越低,待機時間越長,經實測,日間每30分鐘測量一次,夜間每240分鐘測量一次,偵測器電力可維持6天以上,相當持久。

其他功能還有「藍芽斷線時提醒」與「生活空氣通知」,其中「生活空氣通知」可以在空氣品質超過自訂的標準時,透過手機發出通知。

除了定時測量,也可以透過APP上的「總覽」頁籤,命令偵測器立即進行測量,測量後在APP顯示讀數:

使用APP進行測量時,偵測器只會閃爍綠燈,並不會顯示螢幕與讀數,算是一個省電的設計:

總覽頁面右上角還有一個快門圖示,開啟後可以照相,並於照片上打印當時空氣品質:

接著點選「報告」頁籤,會先出現生活概況:

其中「用戶比較」的分佈曲線,據說是收集所有用戶數據後畫出來的。

點選畫面頂端「近期紀錄」,則會出現最近600筆測量的數值(含定時測量與手動測量):

在有藍芽連線的情況下,偵測器會將數據傳送到手機,並在手機上儲存及展示,若藍芽中斷,偵測器會暫時先儲存數據,待藍芽恢復連線,才會把累積的數據傳送到手機,至於偵測器可以buffer多少筆數據,廠商並未說明。

若偵測時,偵測器放在口袋,或者偵測器的偵測孔附近1~2公分內有物體,則數據會顯示三角形警告標誌,表示偵測器入風口有遮蔽:

上圖可以看到出門騎車時,雖然偵測器放在口袋裡面,還是可以偵測到pm 2.5立刻上升。

APP還會把手機上的數據透過網路連線上傳到雲端的資料庫,點選畫面頂端「我的趨勢」就可以看到日紀錄、週紀錄、生涯紀錄(月紀錄),其實就只是每天、每週、每月的平均值、最大值與最低值:



這些數據是放在雲端,所以手機必須連網,數據才能更新。

APP優點:幾乎每一個選項與功能都有附說明,非常的user friendly。

APP缺點:

1. 數據無法下載利用。

2. 測量紀錄的呈現畫面最多只能看到7筆資料,應該要改成可自由縮放的折線圖而非長條圖,才能在同一畫面顯示一整天的變化趨勢。



總結:我本人不是數據控,所以APP datalogger 數據紀錄功能對我來說有點多餘,因此我認為這台最大的優點就是便宜且方便攜帶,一台990元還附APP,CP值超高。

為了不浪費數據紀錄功能,偵測器打算放在辦公室監測空氣品質,說不定還可以引起同事對空氣品質的關注。定時測量功能設定為日間每隔30分鐘測一次,夜間(22:00~07:00)關閉測量,估計電量可以用一週。